业务范围
湖北省博物馆《楚国八百年》陈列(2.2)
发布日期:2024-09-02 05:55    点击次数:193
 

【衣裳冠履】

楚墓出土的服饰织物主要有衣、袍、裤、帽等。楚人的帽类服饰有冠、冕、弁、帽和巾帻几类。楚式衣袍有曲裾和直裾两种,右衽。除此以外,还有襦和䋺衣,以及裙和袴等。楚人所穿的履已知有锦面或绨面麻鞋出土。

图片

图片

 对龙对凤纹绣浅黄绢面衾(复制件)

原件1982年出土于江陵马山1号墓,浅黄绢绣地,绘墨稿。所见绣线有棕、黄绿、金黄、红棕、浅灰色,花纹由八幅图案左右对称排列,并以花草纹相连组成。第一幅是一对身体卷曲的虬(有角的龙),一脚站立,另一脚平伸,作舞蹈状。它与上一个花纹循环不相连接,与下一幅相连,应是这组花纹的起始。第二幅正中是一个磐形,下悬十字形饰物。第三幅是一对相向舞鸟,无冠,细长颈,仰首,卷尾。第四幅是一对卷曲的龙,双角,张牙舞爪。第五幅是一对曲颈的凤鸟,展翅,高卷尾。第六幅似为一对虬,头卷曲在身体中,卷尾。第七幅是一对展翅的凤鸟,三角形花冠,相对而立,各自回首后顾。一脚站立,一脚高翘。第八幅是一对相背而立的凤鸟,形状与第三幅相同,展翅,高卷尾。图案构图筒练,线条流畅,造型生动,针法纯熟,色彩典雅,是绣品中的上乘之作。

图片

【玉佩陆离】

古人以玉佩象征身份。《九歌·大司命》有“灵衣兮被被,玉佩兮陆离”,是楚人服饰的写照。楚贵族佩玉多以龙、凤造型,一般用多件碧、环、璜、珩、管、觽[xī]、珠等组合佩戴。身份越高,组佩所用玉器就越多。春秋战国时期的组佩一般以环(璧)、珩为主体,珠做串联,璜、珑、琥、觽为悬饰。

图片

图片

龙形玉佩,战国,1966年江陵望山3号墓出土

图片

龙形云纹玉佩,战国,1966年江陵望山3号墓出土

图片

玉珑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

图片

双龙云纹玉佩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1号墓出土

造型主体为“S”形龙,昂首曲身、卷尾、利爪。尾部附一条小龙,顾首曲身。器身饰鳞纹、卷云纹、弦纹。

图片

玛瑙瑗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玛瑙环,战国,1981-1989年江陵九店294号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料珠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料珠,战国,1981-1989年江陵九店楚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水晶串饰,战国,1981-1989年江陵九店294号墓出土

图片

羊首玉觽,战国,1984年当阳曹家岗5号墓出土

觽古同“觿”。玉器的一种造型,其首如龙而尾尖,有扁身和圆身两种,扁身造型如半玉璧,圆身造型如象牙,为祭祀和祈福时之礼器,东汉后渐渐消失。

【车马出行】

楚国地貌多样,出行时车马舟楫各尽其用。楚车可分兵车、运输车和聘游出行乘车。每类又可根据用途的不同细分为数种。楚人舟楫分军船(舟师)、民船两类,但考古很难发现舟楫遗存。楚国水运十分发达,考古证实纪南城水门可供三船出入;鄂君启节铭文记载鄂君启的船队“三舟为舸”,五十舸编队出行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彩绘漆木人物车马出行图图奁,战国,

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

直径 27.9 厘米,通高 10.8 厘米。

在这件漆圆奁上描绘有《人物车马出行图》漆画,画幅长 87.4 厘米,描绘了出行和迎宾的场景。整幅画以黑漆为地,用彩漆描绘了装束和姿态各异的 26 个人物,4 乘由 14 匹马牵挽的马车,3 只奔兽,9 只飞雁和 5 棵柳树。整幅画用 5 棵柳树将画面隔成五个画段,第一和第二画段表现的是出行场面,第三画段只画了 1 只狗和 1 头猪,它们跃身急奔的神态,好像是要向主人报告来访者已近的讯息。第四和第五段表现的是迎宾场景。这幅画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情节性绘画,也是最早的通景彩画,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。

漆奁,大约出现在于战国中后期,主要作为盛装器。最初的奁,除了用来盛装梳妆用具以外,还用来盛放食物和其他用品。这件圆奁是目前发现最早的妆奁。发现时,里面还装有花椒,铜镜等梳妆用具。目前仅存漆皮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【祈福祭祷】

楚国贵族盛行厚葬之风。“葬埋必厚,衣衾必多,文绣必繁,丘陇必巨”。楚人丧葬与当时中原的葬俗基本一致,但在墓圹形制、葬具、头向、随葬品种类及组合等方面有自身特点。

【彩绘漆木棺】

楚国贵族使用的棺多经过髹漆彩绘,漆棺纹饰体现了楚人信巫好鬼的风俗特征。楚地墓室常常处于饱水状态,加之用膏泥密封,有利于漆棺的保存。考古出土较为完整的有包山2号墓漆棺、严仓1号墓漆棺、九连墩2号墓漆棺等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包山2号墓漆棺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严仓1号墓漆棺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彩绘漆木云纹单头镇墓兽,战国,1986年江陵雨台山6号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彩绘漆木双头镇墓兽,战国,1986年江陵雨台山18号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彩绘漆木龙座飞鸟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由龙、蛇、凤、鸟及鹿角组成。龙整体圆雕成伏卧状,龙首瞪目前望,身下盘卷着两条大蛇,两蛇由龙尾游逸伸向龙首两边翘首前望,其上各站立一小鸟,龙背上立着一只振翅欲飞的凤鸟,其背上插着一对鹿角。通体髹黑褐色漆,龙身用红漆绘鳞纹,凤与鸟绘卵点纹、鸟羽纹、波浪状纹。鹿角上用黑漆绘卷云纹。

图片

图片

木俑,战国,1976年江陵雨台山59号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髹漆木雕辟邪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

器物以整条木根雕刻而成,有五个分枝,其中右侧上部一个前端上伸、一份侧出的分枝均雕刻成龙首状,另外三个下垂的分枝均雕刻成兽蹄状;并在一个分枝处和后部兽蹄以上各浅浮雕龙首。满髹黑漆地。背部表面及龙首、身体部位髹红漆,或红、黄彩绘鳞片纹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朱绘木雕伏虎,战国,1986年荆门包山2号墓出土

头伏地作匍匐状,卷尾,背上压一木条,木条与虎背分别凿相对卯眼,用长方形木片榫卯结合。虎身和虎尾分别制成,尾上有榫与身榫卯结合。虎首雕眼、耳、鼻、嘴,虎身雕刻卷云纹和带纹,原通体残存朱绘痕迹。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图片

彩绘漆木卧鹿,战国,2002年枣阳九连墩2号墓出土

鹿整体圆雕成反首盘曲状,身分别用颈部榫合,头上插一对真鹿角。通体髹黑褐色漆,其上彩绘斑纹。

图片

卧鹿,战国,1986-1987年江陵雨台山10号楚墓出土

图片

图片

卧鹿,战国,武汉汉阳楚墓出土

【绞衿衾衣】

先秦时期贵族下葬之前,有一套完整的敛尸程序。其中最主要的是小敛、大敛,即用多层衣服、衾被将死者的躯体包裹,并用布带(即“绞”)系束。1982年发掘的湖北江陵马山1号楚墓,墓主被11层衣衾包裹,外面再用锦带横向捆扎9道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